百度 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像今天一样富足,而是依旧十分贫穷落后,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,还有数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。
当“敏感”被贴上“玻璃心”的标签,当“松弛”被误读为“躺平”,当家长对着孩子的消极状态束手无策,当孩子被困在分数与成长之间反复纠结,当人类在AI浪潮中浮沉……这些日常又不普通的困惑,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核心:如何直面自己的内心,更从容地与自己、与世界相处。
对此,新华访谈专访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,听他从积极心理学的专业视角拆解这些心理谜题,帮助我们在亲子之间搭起真正的理解桥梁,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,守住属于自己的情绪坐标。
策划:车玉明
执行:李晓云 李由 商亮
记者:关心
导演:韩光
摄制:陈杰 王平一 李艾潼 尹然
设计:史泽瀚
新华访谈制作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关心】